全国首家无人银行开业 无人银行真的“无人”吗?
4月9日,四大银行之一的中国建设银行上海九江路支行率先开设了中国首家无人银行网点,刷脸取款VR看房子,自助支付,还有可爱的聊天机器人,但是没有银行真的没有人吗?银行员工真的会失业吗?
刷脸进入银行大堂
满满的科技元素 超过90%的柜台业务可以做
中国建设银行将位于上海九江路的建设银行九江路支行改造成一家“无人银行”,这是一个充满自助机器的银行网点。
整个过程不需要银行员工参与业务的高度“智能化”网点,充分运用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挖掘等最新金融智能科技成果,整合了机器人、智慧柜员机、VTM机器、外汇兑换机、VR、AR、前沿技术,如人脸识别、语音导航、全息投影等,以智慧、共享、体验、创新为特色,为客户提供全自助智能服务平台。
在大厅里,机器人取代了以前的人工大堂经理,通过语音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引导他们在不同的区域处理业务。高清监控摄像头成为保安,24小时扫描网点的每个角落,所有业务由客户自助处理。据了解,90%以上的现金和非现金业务都可以在这里完成。
小龙人机器人
“无人银行”不是全能的,也不是真的“无人”
“我能在这里取现金吗?”“如何办理信用卡?”对于如此简单的银行业务,小龙人机器人可以提供相应的指导。不过由于“无人银行”还处于开业初期,一些复杂的业务小龙人机器人无法处理。目前只能智能处理90%以上的现金和非现金业务,剩下的10%还需要人工干预。系统自动转移后,屏幕将跳转到中国建设银行的人工客服。
至于银行工作人员,所谓的无人驾驶银行不是没有工作人员。在自助大厅里,一位戴着工作卡的大堂指导员一个接一个地回答了用户的问题。
什么样的业务无人银行不能做呢?该大堂引导员举例称,比如零钱业务、或者外币现钞等。她还介绍称,建设银行九江路支行网点本来是有两层,现在将一楼改造为无人银行,二楼还是保留物理的网点,如果有老年人不适应自助操作还可以到二楼柜台办理业务。
在我们之前的印象中,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在银行做生意,大多数是老年人,有些老年人甚至不知道他们想做什么生意。“无人银行”有趣的是,来办理业务的人涵盖了所有年龄段,从年轻人到老年人都对这种充满科技和未来元素的银行形式充满好奇。
体验VR
“无人”概念掀起潮流,银行工作人员会失业吗?
继无人超市、无人酒店、无人健身房、无人驾驶之后,无人银行的到来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对科技的好奇,也给人们带来了对工作和失业的焦虑。
根据年报数据,2017年15家银行共减少员工33837人,减少1.7%,连续两年下降。总的来说,大多数银行在2017年减少了员工。其中“工农中建”由于四大行基数较大,减员人数较多。截至去年年底,工行人数为453048人,比2016年的461749人减少8701人,比例为1.88%,连续第三年下降。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减少9000多人,前者去年减少9861人,后者减少9391人,而中国银行变化相对较小。
什么行业都“无人化”那么,员工还需要做什么呢?在这里,我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银行不仅有前台业务协助人员,还品、技术、管理等方面。
从人员结构上看,虽然大部分银行前台岗位人员减少,但后台科技岗位人员增加。以中国银行为例,本行年报明确提出“加快网点智能升级,智能柜台网点覆盖率80%”,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也在业绩报告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该行将在科技人才方面采取重大行动,“招聘一批科技人才”。中国银行管理层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将发展成数字银行,金融科技人才占10%。
减少员工和加薪意味着银行业求职的竞争形势将越来越激烈。只有提高就业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银行业就业竞争中近年来,各大银行对求职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全面调查,许多银行也将“通过银行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证书”作为招聘的优先条件之一。对于银行前台业务管理人员来说,只有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到多方面,尽快完成转型升级,才能在“无人时代”找准立足点。
数字化、智能化银行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4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办公室主任曾刚在接受《成都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与各银行相比,“智慧银行”或者自助银行,建行的无人银行,可以看作是无人的“智慧银行”,自助银行服务更全面,功能更强大。曾刚认为,无人银行是银行物理网点的创新,是转型的选择,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会成为一种趋势。“我个人认为,这种无人驾驶银行不会成为一种常见的形式,在线银行是银行业发展的主流。”当各银行网点相继转型时,前台人员确实面临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人员会减少。例如,科技、风险控制、会计等部门的后台人员估计会增加,银行业的人员结构肯定会发生变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说,“无人银行”就是“智慧银行 自助银行”延伸,或升级版。未来,其他银行也可能会有这样的网点,但有些银行网点不会消失,“有些业务还需要有人协助。”在他看来,这种无人银行不会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