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当前无需刻意抢购囤积!
当前蔬菜主要是气候、物流等原因影响了供给,致使部分地区价格上涨较快。而蔬菜的生长周期一般在2个月,一旦供应恢复,价格将很快回归到合理区间,类似此前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的猪肉价格,即便生长周期和要求比蔬菜严格很多,但也在一年左右回归到了合理甚至偏低的价格区间。
在生活物资方面,中国整体供应是完全充足的。此次各地“抢购事件”发生后,商务部也强调生活物资供应完全有保障。从近些年生活物资价格上涨情况来看,除了极个别时期因供应问题造成个别商品价格异常外,整体一直很平稳,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涨幅,中国人也顺利实现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以国际通行的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占总消费比重)为例,近年来中国持续下降,仅2016年到2019年,就从30.1%降至28.2%。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从粮食来看,2020全年粮食产量6.7亿吨,产量全球第一;从蔬菜来看,2018年蔬菜产量为7亿吨,2019年为7.21亿吨,持续增长且一直超过全球的50%;从水果来看,2017年水果产量突破2.5亿吨,2020年为2.87亿吨,常年全球产量第一,占比超过30%。
从实际感受看,近年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某地蔬菜、水果出现了滞销,需要疏通销售渠道以免农民损失过重,而不是需求短缺提前抢购,即便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全国多地封城、封社区,生活物资价格也一直保持稳定,供应也能得到保障。
应该坚信,中国的居民生活物资将长期保持供应充足状态,少数商品因特殊原因暂时出现失衡也会很快恢复正常,担忧疫情影响到自身,可响应商务部通知,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但因害怕涨价或短缺而大量采购甚至抢购,完全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