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公布对CEO调查结果 瑞幸咖啡能否劫后重生?
2月17日晚间,瑞幸咖啡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公司CEO郭瑾一被高管联名举报采购舞弊等问题的调查结果。
瑞幸咖啡称,董事会特别小组结束对董事长兼CEO郭谨一(JINYI GUO)的内部调查,未发现任何证据证明其不当行为。此外瑞幸咖啡称,董事会将继续全力支持郭谨一和管理团队。
该公司表示,调查组采访了近40人,查阅了5万多份交易文件、电子邮件等。调查组发现,前管理层的某些成员参与了请愿书的策划。
本月初,有报道称,瑞幸咖啡七位副总裁、所有分公司总经理和核心业务高管签署联名信,集体请求罢免瑞幸咖啡现任董事长兼CEO郭谨一。
瑞幸能否劫后重生?
虽然瑞幸终未能逃脱退市的命运,但通过一系列的自救手段,瑞幸似乎从灭亡中逃离。到目前为止,瑞幸咖啡4000多家门店照常运转,3万多名员工仍在有序地工作。然而造假已成事实,无论目前的瑞幸多么积极自救,也要为曾经的错误买单。
其一,罚单不断,集体诉讼还未开始。因造假一事,今年9月份,瑞幸咖啡被国内监管部门罚款400万元;而12月份,瑞幸咖啡又表示愿意付1.8亿美元罚款与美国SEC和解。
然而此次与SEC的和解只是瑞幸咖啡面临诉讼的一部分,接下来瑞幸还要面临来自于投资者发起的集体民事诉讼。此前的罚款和集体诉讼赔偿相比只是九牛一毛,瑞幸想要承担这个后果,其资金链必将遭受巨大危机。
其二,品牌影响过于大。爆雷事件影响的不仅是瑞幸的股价,最主要的影响还是在品牌层面。一夜之间,瑞幸变成了不诚信的代表和反面教材,不但市场对其嗤之以鼻,未来也再难得到投资者的信任。
其三,咖啡赛道竞争激烈。国内咖啡市场空间仍然很大,快消品的门槛相对来说又较低,无论是速溶、现磨、还是即饮,都在抢滩咖啡市场。甚至有原本不属于咖啡赛道的企业,也纷纷推出咖啡饮品,比如同仁堂、喜茶、奈雪等,瑞幸面临的竞争依然很残酷。
而除了对自身的影响以外,瑞幸也加大了美国市场对中概股的质疑,长久来看,更可能影响日后欲赴美上市的其他中国企业。因此,瑞幸虽然获得了暂时喘息的机会,但想要劫后重生仍然需要面临很大挑战。
企业应当合理经营
对于瑞幸来说,为了上市或者漂亮的财报数据,不惜通过伪造财务数据去欺骗市场,这种行径纵然瞒得了一时,但注定会被拆穿。而彼时,不但自身会面临严重危机,也将市场及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损耗殆尽。对于各行各业来讲,都应在瑞幸事件上应当得到一些警示。
首先,任何企业都应回归产品本身。任何企业的基本功都应过关,如何让产品去服务消费者才是核心目的。优质的产品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壁垒,而以消费者的口碑进行传播,才是最高明的营销手段。反之,若一味地靠营销和补贴带来用户,一旦营销手段失去效果,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将会被影响。
其次,诚信经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诚信经营自古至今都是企业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也是立身之本,劣质企业终将不会长久。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驱动企业内核动力,保障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因此,当企业具备正确统一的价值观,其发展路程和结果也将会是良性的。
最后,恶意竞争不可取,企业越大责任越大。如今各类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许多企业为了跑赢市场开启烧钱、垄断等手段去恶性竞争,不但抑制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的不良结果也需要消费者买单。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任何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都应当正确引导市场的发展,坚决反对以不诚信的方式去欺瞒市场,抵制恶意竞争。瑞幸爆雷的事应当警示更多的企业,合理经营才是企业的长久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