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2020年居民收入榜公布 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第二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31省份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2020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72232元,高居榜首,是唯一突破7万元大关的地区;北京以69434元排名第二,浙江以52397元位居第三名。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括现金收入、实物收入等。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比2010年增加一倍。
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这9个省份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水平。
前十名的省份名单,与去年一致,不过山东超越了辽宁,上升了一位。
数据显示,上海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232元,高居榜首,是全国唯一突破7万元大关的地区。上海人挣钱最多,花钱也最多。上海2020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42536元,是全国唯一超过4万元的地区。
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距离7万元大关一步之遥。北京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34元,比上年增长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8%。四项收入“三升一降”:工资性收入增长0.5%,转移净收入增长9.3%,财产净收入增长4.7%,经营净收入下降32.4%。
延伸阅读: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第二
摘要:在1月1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北京市“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经济发展专场上,市发改委副主任林恩全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8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6.8万元、居全国第二位,年均实际增长6.6%、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本市还全力做好低收入农户帮扶,低收入农户收入全部过线、低收入村全面消除。
在1月12日上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北京市“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经济发展专场上,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林恩全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经济发展呈现出“质量好”的特点,减量提质成效明显,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绿色成为首都亮丽底色。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先后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率先形成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政策体系。
其中,人均地均产出进一步提高。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十三五”时期实现人口、建设用地规模“双下降”。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的21.2万元/人提高到2019年的28.2万元/人、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制造业地均产值比2015年提高15%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8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6.8万元、居全国第二位,年均实际增长6.6%、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本市还全力做好低收入农户帮扶,低收入农户收入全部过线、低收入村全面消除。
绿色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全市能源利用效率和低碳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能耗“双控”连续13年超额完成国家考核任务,预计“十三五”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21%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最好水平,预计较2015年下降2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较2015年下降15.6%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41.6%,提高到“十三五”末的44.4%。北京正以更少的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支撑和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