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度业绩冲刺的关键时刻,100多家优秀基金突然“闭门谢客”。怎么回事?

2020-12-05 21:18 国内 1阅读 投稿By:金熙一

中国基金报记者李书超

随着活跃的股票型基金年度业绩排名接近尾声,许多优秀的业绩型基金宣布将限制买入,以“保证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120只今年收益率在50%以上(按股份合并计算)的活跃股票型基金已实施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的措施,其中有不少产品是由业内知名基金经理负责的,部分公司正全力冲刺2020年的最终业绩。

120笔优秀基金“闭门谢客”

一些明星基金经理产品仅限购买

近日,华南某公募明星基金经理管理产品宣布,为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公司决定从2020年12月2日起,基金调整投资者单日基金账户申购、转换为基金的限额。是500万,即单日基金账户申购转换申请金额大于500万,500万就确认申购成功,部分500万以上(不含)的公司有权确认失败。

此外,还有工银瑞信新动向、长城环保主题、中欧永宇等产品也实施了限购。上述产品年收益率均超过70%,在活跃股票型基金业绩排名中排名第一。

从行业来看,优秀业绩基金实行限购的情况并不少见。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今年回报率超过50%的活跃股权基金数量为970只,其中120只基金实施停牌和大价值申购停牌,占比12.37%。公告称,基金单日大规模申购限额在1000元至2000万元之间,部分优秀基金直接“闭门”停牌申购。

从限购基金中也能看到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如瑞远基金的傅鹏波、E基金的、广发基金的刘、环球基金的谢志宇、鹏华基金的等。所有这些都实施了对管理下的产品的限制购买。在实行限购的基金中,最高收益率今年已翻番至100.35%。

谈到上述现象,华南某公募产品销售管理部门的一位人士表示,总体来说,基金的创新、年终收益保障、定制产品的规模控制,基本上是基金限购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说,该人士分析,一种情况是,一些回报突出的基金会限制大额购买,以保护现有投资者的利益。从结果来看,这种做法也可以保护现有投资者的利益。稀释;二是一些机构定制的产品可能不愿意让太多散户进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也可能实施限购;第三,一些基金经理出于市场风险预警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考虑,限制基金的认购,以避免投资者在高位买入。

小规模基金申购限制

或者创造表演示范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限购基金中,规模不到5亿元的基金多达51只;还有规模不到2亿元的小微基金15家。据业内人士分析,小规模优秀基金的限购可能是为了产品创新或机构定制,部分基金公司也可能考虑打造“业绩示范效应”。

“以上情况大概率是基金实施了新策略或者机构定制产品。”上述华南公募销售管理部门人士表示,由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定位于玩新策略,需要限制新的规模,避免稀释收益;机构定制产品也会有类似的限制。

但除上述情况外,业内很多人认为,年报中的“保底收入”应该是现阶段基金限购的主要原因。

根据北京一位中型公共投资主管的分析,上述优秀基金很可能会受到限制

华南某中型公募市场部的一位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年底限购是业内各基金公司的普遍做法,市场上很多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也在实施限购。他公开发售产品的部分基金已经实施了限制申购的措施,主要是从保护持股人利益的角度出发,不希望大基金大规模购买稀释收益,避免干扰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

华南某基金分析师也认为,当活跃的股票型基金在年末收盘时,对优秀基金的申购限制可能会被怀疑是“保底收益”和“保底排名”。在年底发布排名时,基金规模的剧烈变化将导致基金组合的头寸和结构发生变化,影响最终的评估排名。每年年底都会出现业绩优异的基金限购保收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市场常态。

在这位分析师看来,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迷你”产品限购,除了有“保底排名”的意图外,可能是为了打造小公司的“明星”产品,提升产品性能的品牌效应。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类产品不急于做大规模,更注重性能的示范效果。”

表1:已实施限购的优秀基金列表

(来源:风截止日期:12月4日)

编辑:船长

声明:财经数据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财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