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让教育机构面临存活危机,转型还来得及吗?
“双减”文件下发的第二天,高途定下裁员指标,全国13个地方中心8月1日前完成关闭,只留下郑州、武汉、成都三个辅导老师中心,涉及范围达上万人,相当于公司1/3的人会离开。
整改教培行业的决心、力度,前所未有。这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部分地方将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纳入“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的专项整治。
教育公司们日子难捱,比起体面,可能保住现金流,活下去更重要。
新东方、高途这类教培巨头,业务涉猎甚广,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转型更有底气。从赛道来看,核心的无非三个方向:素质教育、成人职业教育以及教育硬件。
高途则重点发展高中业务以及成人在线品牌。新版高途APP于近日正式上线,覆盖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公考等多个职业教育类型。
天眼查APP显示,赶在双减正式出台前,好未来、新东方两家头部企业新成立多家子公司,悄然调整经营范围,增加艺术、体育、科技培训等经营项目。
“无论向哪个方向转型,都将面临巨大难题,因为原有的核心产品发生转变,相应人员和组织架构面临大调整,成本和风险剧增。”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认为,教培机构需结合自身优势考虑,比如课程研发优势可以朝相关硬件服务转型,销售优势则重点选择代理或合作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