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历史突破A股“钢铁侠”有多难?

2020-11-22 21:45 国内 1阅读 投稿By:陈俊一

接近年底,机构一直在预测明年的钢铁市场。

面对历史突破A股“钢铁侠”有多难?

兰格钢铁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可新指出,2020年,中国钢铁市场总量将继续扩大,消费需求总量有望跃升至10亿吨(粗钢)的新水平,实现历史突破。 预计新一年钢材市场总需求将持续稳定增长,有可能达到11亿吨,创新高。

面对历史突破A股“钢铁侠”有多难?

持续的需求增长

陈可欣表示,2021年全国钢材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 粗钢表观消费量预计将超过10.6亿吨。 预计年直接出口粗钢(钢转化)约8000万吨,由下降上升。 综合来看,2021年我国粗钢总需求预计将达到11亿吨。

针对粗钢需求增加的原因,兰格钢铁网络指出,2021年,宏观经济增长有望加快。 在国内市场,预计新的一年,决策部门将继续补齐短板,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作为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同时,房地产投资仍以较高的速度增长,2021年国内钢材消费继续加强。

据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最新统计,2020年10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销售矿山机械产品27331件,同比增长60.5。 这是挖掘机销售数据连续7个月同比增长率超过50。 挖掘机销量持续保持高增长,说明我国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密集启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 这不仅表明新的一年国内对钢材的需求将继续加强,而且意味着建筑钢材在总需求中具有很强的地位。

在国际市场方面,预计欧美将在新的一年实施大规模的财政刺激,不会退出极端宽松的货币政策。 随着宏观经济复苏的预期,全球制造业也呈现出良好的趋势,这对世界钢铁需求和中国外部需求环境都是好消息。

业内人士指出,2021年中国钢铁需求结构有望延续2020年的两大特点:一是总需求凸显内需;二是内需凸显建筑用钢需求。

产量仍然很高

受下游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工率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钢铁行业生产,销售预期。 特别是“金九银十”旺季,行业产销增速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0月,粗钢产量9,220万吨,环比下降0.4%,增长12.7%;生铁产量7,617万吨,同比增长0.5%,同比增长9.4%;钢产量11848万吨,同比增长0.4%,同比增长14.2。 在10月,在下游需求明显释放的驱动下,国内钢铁市场出现了波动反弹,虽然环境政策限制了钢铁生产,但产能释放放缓,但钢铁产量仍然很高。

自11月以来,国内钢铁市场呈现出快速上涨的态势,国内钢铁价格屡创新高,在这种氛围下,虽然国内钢铁生产企业受到环保生产限制,但限产效果不显著。 今年11月前两周,全国100家钢铁小企业高炉开工率86.25%,较10月(86.45%)下降0.2个百分点,但仍比去年同期高7.75个百分点。 钢铁产量可能在11月再次上升。

钢铁价格自11月以来持续上涨

中泰证券(行情600918,咨询股)调研报告显示,近期经济基本面好于市场预期,库存及成交数据仍反映需求强劲,这可能与今年暖冬淡季推迟有关。 随着北方大降雪的开始,未来的需求将逐渐转向淡季。 社会库存解构预计将在11月下旬放缓。 需求和价格的季节性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此前,高社会库存在淡季前已被消化到相当程度,库存压力有所缓解。 只要需求与上年同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短期内价格将保持强劲。

该机构建议将重点放在钢铁库存上

与第三季度的成本推动不同的是,这一轮钢铁价格上涨确实导致了吨钢利润的提高,特别是冷轧品种,这些品种受益于汽车电器下游的繁荣和有限的产能增长。 利润已恢复到较高水平,预计第四季度行业收益将上升到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自“金九银十”旺季周期以来,不少钢铁上市公司股价均有大幅上涨。 特别是,自11月以来,钢铁股作为周期性行业的代表,取得了良好的超额回报。

风数据,自11月以来,钢铁指数(886012)一个月上涨15.45。 其中,ST福钢,磋商股,磋商股,方达特钢,磋商股,沙钢股份,磋商股)等7家钢铁上市公司近60天涨幅超过30。

图像来源: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董事,教授潘和林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指出,目前钢板估值适中。 钢铁行业比较成熟的行业,其估值应稳定在10-15倍的水平。 如果全球疫情得到解决,经济复苏,未来需求将有很好的增长,因此中期可以乐观,但长期仍是剩余产业。

潘总和林总预计,钢铁股分化后大概率。 在产能过剩的影响下,以粗钢为主要产出产品的上市公司的业绩会随钢材价格波动,属于典型的行业周期特征。 然而,预计一些钢铁企业将通过转型逐步走向细钢领域,通过工艺升级和研发延伸到钢铁产品的下游,而不是简单地出口粗钢产品,这类企业在未来将削弱其周期。 逐步增强竞争力。

 

声明:财经数据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财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