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启动为期两年的公司治理专项行动
在整个市场上稳步实施登记制度,不断提高登记制度的适应性
年11月28日,“中国金融学会2020年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闫庆民,央行副行长刘桂平,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伟出席会议。 严庆民就如何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作了发言。 他表示,证监会近期将开展为期两年的公司治理专项行动,要求公司对照监管要求,全面自查,严格整改,实现整体治理水平。
首先,提升行业先进性,夯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础。 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必须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形成与“双循环”格局相匹配的上市公司产业结构,推动科技,资本,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一方面,在扩充增量文章。 董事会要坚持“硬科技”的定位,创业板要服务“三创四新”,在全市场稳步实施登记制度,引导核心技术,创新,产业引领的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落地,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产业先进性。另一方面,着力优化存量,支持上市公司淘汰低效供给,清除落后产能,加快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科技制造业转变。
其次,增强治理效能,把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推进公司治理有效制衡的形成,要在“三个突出”上下功夫。 一是突出规则规范。 强化治理规则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过于原则性和抽象化的治理要求,通过清晰,清晰,严格执行的规则为上市公司完成良治理提供指导和遵循。 二是突出分类提升。 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来说,重点是“转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激励约束相容机制,提升企业内在价值。
对于民营上市公司,重点是“内控强”,针对部分公司股东行为不规范,股权关系不够清晰,强化公司治理底线要求。
进一步增强监管适应性,优化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登记制度,有效“封闭入口“。在全面实施登记制度的过程中,要牢牢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不断提高登记制度的适应性。 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制度,在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同时,促进信息披露更加简洁,清晰,易懂,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要进一步推进信息的电子化和网上披露,既方便投资者阅读,又降低了企业披露成本。 二是完善并购市场化机制,更好发挥主渠道作用。 三是完善常态化摘牌机制,实现“退下”,“退稳“。提高我行退市机制的适应性,要通过对一批,一批,退市一批,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 同时,对于严重财务造假的“害群之马”,丧失了继续经营“壳僵尸”的能力,增强了退市的刚性,绝不允许“长延不退“。